首页>>经典案例>>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岁末瑞雪丰年,大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砥砺前行

时间:2024-11-09 21:36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长安律师获悉

编者注

岁末之际,瑞雪丰收,正如这座城市一年来奋斗、进步、提升的硕果,令人振奋、难忘。

2023年,市委、市政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两建”意义的决定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大连特殊地位和责任使命在全面振兴辽宁三年行动中,启动“大连市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两个先行区”提升清单,各领域持续推进发展进步,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结合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为引导和激励全市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保持定力,奋力拼搏,继续努力,落实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谱写大连中国式现代化篇章,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推出系列评《明确方向2023年的进步:大连的飞跃》,敬请期待。

用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为全面振兴增添动力和活力

开放是大连天然的城市DNA。在我国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互联互通的新发展格局中,大连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高水平开放,释放高质量发展动力。发展活力。

一年来,大连用好改革开放“重点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合作,进一步增强全面振兴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

深化改革开放,需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扎实开展百日行动,完善数字政府“一站式服务”“一站式管理”深化专项整治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整治,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守信的城市。预期的营商环境。

我市不断深化数字赋能,让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围绕高效“做好一件事”,线上上线40个优质“一事一事”项目,搭建“一事”联合平台,实现企业人“一申”“一跑”办理相关复杂业务, 11 对于每一项营业执照事项,“准入是经营的第一步”。

记者在金浦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看到,一家准备上市的企业,以前要跑20多个部门,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出具20多份不违规证明。现在标有“无违规证明”“一件事”窗口,可以先提交相关材料,到窗口即可“一站式受理”。十几分钟左右就可以搞定,让企业感叹“这个窗口太方便了,一趟就搞定了!” ”

今年,金浦新区按照市商务局“一事一办”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减材料、减工序、跑数据”,在东北地区率先推出特色“企业无违规证明”一站式服务,通过机制建立、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等措施,实现“一纸”认证,对无违规企业进行“一键”办理。违规记录,有效降低机构交易成本。

同时,今年我市创新了“e码连接城市”应用,推出扫码服务、扫码乘车功能。 18个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扫码拨打电话、扫码提供服务。我市已被国务院办公厅列入。是国家政务服务代码试点单位。

在线智慧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了人才信息“一网融合”和人才服务“一站式运营”。已惠及4.5万名人才,入选国务院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典型经验案例。

一年来,我市采取多项降本增效措施,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

落实施工许可“桩基优先”政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平均提前6个月开工建设。

我们在全省率先将小微企业低压准入标准提高到全区200千瓦,服务范围扩大30%。

《大连市政府基金中基金管理指南》出台,初始规模100亿元。

建成5个“首贷中心”、41个“首贷服务站”,“兴业信用e贷”累计贷款超过15亿元。

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监管,有效降低招投标交易成本。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营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创建了“为民营企业办实事”工作机制,开展了领导干部“双进双提”专项行动。全市7500多名干部进入企业积极服务。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3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8%。我市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名列东北第一。

我市成为中国北方首个具备LNG国际中转功能的口岸,并入选国家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城市。

启动RCEP国际人才港,建设出入境服务中心,整合近20家机构60余项涉外服务,确保外国人“一门进来,办到一切”。

为营造规范透明的法律环境,始终坚持公平正义,我市今年成立大连金融法庭,集中管辖金融纠纷案件。

建立北方首个自贸区海事法院,为自贸区建设和航运业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海事司法保障。

全省率先制定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实施办法,成功调解首例商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案件。

加强一站式全流程诉讼服务,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30.62天,同比下降13.26%。

“万清”活动深入开展,省下达的四批营商环境问题解决率达98.5%,满意率达99.2%。

今年,市委统战部、市纪委、市监委、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大连市党政交往正负面清单》领导干部和私营经济人员。”

从“必须履行法律责任”的角度,提出“六个要”,要求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从“法无禁止,无所不能”的角度出发,提出“八罐”,鼓励领导干部秉持公益精神,放下包袱,主动帮助民营企业办实事、办实事。解决问题;从“没有法律授权什么都不能做”的角度出发,我们提出“十不准”,要求领导干部自觉遵守法律,不踩红线、跨越底线。

“六个应该”“八个不该做”“十个不该做”让领导干部与民营经济人士清晰沟通,做到友善有分寸、明确有为,明确政治、业务中的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互动。区,规定“行动”和“停止”,划定“底线”和“红线”。

同时,也向企业和企业家发出遵守法律法规的信号,对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两个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的私营经济。

大连市政务服务中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活力不断释放。

目前,在旅顺口区双岛湾,大连金中高端石化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工人们正在努力赶订单,压力容器“蓄势待发”。现在,该基地已焕发新的生机。

这是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的典型示范,意味着大连金州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大连金重”)在改制中获得了巨大的生机改革开放,实现了发展“提速”。

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我市持续向深层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后的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借助集团优势整体平台优势为大连金中偿还贷款并完成财务担保置换和高科技利率贷款置换补充生产经营流动资金;实行“一体化”管理、协同“运作”,进一步规范大连金中的管理。

通过推动大连金钟战略搬迁升级,困扰其10年的高端石化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依托这一基地,大连金钟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公司经营信心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积极推动新一轮深化和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落实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振兴新突破,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完善。

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研究制定《大连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升级行动方案》,明确了36项具体任务,其中国家级和辽宁省级任务30项,辽宁省级任务6项大连具体任务。

加快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和主营业务审批。

开展全市国有资产体系“十四五”调整工作,形成《大连市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整合重组后的17家规管企业主营业务进行了分批重新核查。制定实施“一企一策”高质量发展规划。

制定“一企一策”高质量发展规划,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并购、合资、合作、基金投资、等,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促进市属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源头工作方案》,重点推动重工装备集团、瓦轴集团、检验检测集团等散装物料搬运、大型挤压造粒机、高端精密轴承、特种设备检验等。打造测试等领域原创技术源泉。

努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势企业强化精益管理,注重价值创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大连重工装备集团重组后,各项经营指标大幅提升。截至11月底,大连重工装备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0.2亿元,同比增长20.0%;利润总额4.4亿元,同比增长173.3%。

功能性国有企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公益企业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增资、扩股、兼并重组等方式,促进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把控股上市公司做强做优。

园区不断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创新发展活力。

在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建设者们正在全力以赴、奋力争先、按期完成任务。经过近9个月的建设,总投资4亿元的韵达风电主机制造基地项目将于近期投产;其中总投资21亿元的太平湾格罗夫中集氢能汽车产业生态总部基地项目中,氢能专用车生产线和燃料电池生产线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样车也将于2019年下线。不久的将来。

大连金钟高端石化装备智能制造基地。

自2021年推出“政企合作、企业主导”“管委会+开发公司”的“区域专属综合开发模式”以来,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全力推动东北振兴一体化“港、产、城、一体化”新区建设。

今年6月,市政府将交通领域31个市级权限授予太平湾。截至目前,市政府已分四批139个市级管理权限下放到太平湾管委会。市级赋权进一步推动法律法规的形成。园区赋能工作模式完整、工作机制健全、权责界限清晰、规范透明高效。

截至目前,太平湾管委会共有行政权力2030项,基本实现“园事办园”。

一个月前,“太平湾粮油供应链产业园——厦门象屿植物蛋白加工项目”成功签约。将在太平湾粮油供应链产业园建设现代化大型粮油加工、仓储物流产业基地,深化东北粮食供应链。

签约现场,太平湾为新成立的大连向阳植物蛋白有限公司颁发了营业执照。全国首创的“签约即证”管理方式再次为太平湾注入新动能,助推“太平湾”高效建设。园区内的有效市场”。一个有前途的政府。”

太平湾深化金粤招标优质参评“考核分离”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先征地后开工”、“先建成后竣工”、“先建后建”等多项改革创新措施。签署后颁发许可证”和“跨省许可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遥遥领先。

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市场主体372家,累计注册资本约424.5亿元。

瓦轴集团变速箱轴承装配现场。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制度开放稳步扩大,大连自贸区成为制度创新高地。

大连自贸区注重制度集成创新,推出一批又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举措,持续为自贸试验区开发建设提供试点“大连经验”。

据统计,今年以来,大连自贸区已推出90余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危险货物虚假申报、隐匿申报四步查验法”等选择“水路运输”。国务院发布的第七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税务服务数字化升级”、“基于信用资本平台探索国企改革新路径”等13项实习成果入选辽宁省第六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省; “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收益权+知识产权网上交易系统”等12项创新经验入选辽宁自贸试验区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典型案例,将在全国各地借鉴推广该省。

创新政策激活企业,创新成果培育壮大产业。近年来,这样的例子在大连自贸区不断涌现。

仅今年,大连自贸区就在全省率先推出“LNG船舶夜间离泊快速通关新模式”,平均每艘船舶航次节省租金约20万美元; “进出口车辆运输降本增效”新工作随着该举措的实施,每批货物可为公司平均缩短物流时间2天,每年为公司节省100万美元;在辽宁海事局的帮助下,“合规海运出口自热锅产品”创新案例不仅是全国首例,例如自热火锅产品在大连保税区海运出口为全国同类产品海运出口提供标准和经验。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3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大连自贸区创新指数在第三批21个试验区中排名第4位国家。惠及企业的红利不断释放,“开放高地”的创新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随着一揽子政策落地,大连开放不断提升。

今年,我市以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全国第四个、全省首个出台支持外商投资的地方性法规——《大连市外商投资促进条例》,进一步保护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供法律保障鼓励和吸引外国投资到该国。

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徐博渊、金博渊、马政、刘云哲、杜阳楠、郑宏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鞠家田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王华

长安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