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创新案例:构建新型综合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质效和服务质量
东莞长安律师获悉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信用建设已成为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
北京立足首都交通发展实际,夯实“诚信北京”基础,聚焦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综合监管新机制。通过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规范企业和从业人员行为,进一步提高监管质量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期《营商环境图景》,发改带您深入了解北京市交通委的创新案例~
完善指标体系
开启信用评估
形成全流程信用监管体系
制定《北京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信用管理工作办法》和《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工作管理办法》,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信用监管体系,让信用监管有法可依且切实可行。
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已在互联网自行车租赁、道路客运、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道路养护、小微公交租赁、轨道交通、水运等9个行业领域发布实施。
实施年度信用评价
北京市交通运输业信用评价按照自然年进行。每个评估周期的初始分数为800分,最终分数范围为350-950分。根据评分分为优秀(A+)、良好(A)、中等(B)。 )、差(C)4级。
每个考核期满后,成绩将被清除,不会转入下一个考核期。所有信用评价结果均已在“信用交通·北京”网站上予以公示。
加强信用数据互联互通
围绕数据采集与报告、信用评价等八个模块开发了信用管理系统。 “信用交通·北京”网站上线,推动信用信息公开,与北京大数据中心共享信用评价结果。
推动四网融合
实施精准监管
按照“成熟批、网上批”的思路,系统推进北京市交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与市民出行密切相关的领域入手,逐步实现全覆盖。
同时,强化监管、审批、信用、执法“四网融合”,推动信用评价数据与审批、执法、监管系统联动应用,促进跨部门、跨层级协作,加强信贷申请,实施精准监管。
分类分级实现精准监管
2023年,共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道路客运、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道路养护、小微公交租赁等7个领域2.48万家市场主体开展年度信用评价。其中,优秀(A+)级企业20,276家,良好(A)级企业20,276家,中(B)级企业3,969家,差(C)级企业539家。对信用良好、风险低的企业,现场检查频次减少50%;对信用差、风险高的企业,现场检查频次减少50%。每月对企业进行户籍重点监测。
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应用
对信用评价等级高的评价对象,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评价、绿色通道、短期受理等便利政务服务措施;
对于信用评价等级较低的,限制享受网上办理、承诺办理、绿色通道等便民政务服务。
同时,基于征信系统,信用评价结果持续与北京大数据中心共享。
为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信用档案
优化信用信息采集标准,实时采集市场主体许可、奖惩等信息,自动计算信用评价结果,不断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市场主体“一户”信用档案,为监管提供依据。对“信用交通北京”网站信息主体、监管对象和社会公众进行分类公开,加强信用数据共享和应用。
随着交通运输领域信用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将有效规范行业秩序,激发市场活力,营造鼓励守信、惩治失信的良好营商环境。
路长仁和“新”邢致远,一起来擦亮这张“信用交通”的名片吧~
长安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