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被害人过错责任应成为法定量刑情节
一、酌定量刑情节的不足所决定。从立法现实角度,酌定量刑情节的范围与法定量刑情节成反比例关系,即法定量刑情节越多,酌定量刑情节范围会相对缩小。而我国目前的酌定量刑情节过于宽泛,这对刑事法制并非一件益事。酌定量刑情节影响量刑,是法官自由裁量权在量刑中的具体体现,受法官的法律修养、法制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法官个体素质的差异,导致实践中对哪些情节是酌定量刑情节,在量刑时是应当考虑还是可以考虑,以及如何考虑,做法极不一致,容易产生量刑偏差。因此,笔者认为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缩小酌定量刑情节范围,对司法实践中经常使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酌定量刑情节,应尽快通过立法程序使之法定化。
二、侦查实践的需要。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人员要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也要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和最轻的证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被害人过错责任在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导致侦查机关对被害人过错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对有罪证据的收集上,忽视对犯罪嫌疑人有利证据的收集。只有全面、客观地收集各方面证据,才能在公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案件,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判刑后的教育改造,也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国内的相关规定提供了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涉及到有关被害人存在过错如何量刑的内容,值得在立法实践中作为参考。根据该《会议纪要》,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