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以案说法>>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老李弟弟要和奶奶表妹孙女结婚,这算近亲吗?快来看

时间:2025-06-03 20:29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长安律师获悉

老李家最近闹得沸沸扬扬——他弟弟即将步入婚姻殿堂,新娘竟是奶奶的表妹的孙女。自幼两人便相伴成长,堪称青梅竹马。然而,当两家老人商议此事时,却突然感到慌乱:“这算不算近亲联姻呢?孩子将来会不会有健康问题?”村中众人纷纷议论,有人认为“五服之外便不算亲戚”,有人坚持“三代之内不宜通婚”,甚至有人预言“表亲结婚必遭天谴”……那么,究竟该听从哪一方的意见呢?今儿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保证你看过之后,就不会再轻易给别人做媒了。

一、先捋清楚人物关系:这俩人到底啥辈分?

为了防止有人看懵,咱先画个“关系树”:

奶奶的表妹指的是奶奶的姑姑或姨妈所生的女儿,她与奶奶之间是表姐妹的亲戚关系。

奶奶的表妹之女:这指的是奶奶表妹的儿子所生的女儿,她与奶奶之间是“表侄孙女”这一亲戚关系。

弟弟:老李的亲弟弟,和奶奶是“祖孙”关系。

概括而言:弟弟与奶奶的表妹之女的外孙女,在家族谱系中相隔了三层——奶奶与表妹构成第一代,表妹之子属于第二代,而外孙女则是第三代。尽管在辈分上,弟弟与这位姑娘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但他们的血缘联系实际上已经相当疏远。

二、法律怎么说?我国《民法典》划了条红线

1. 近亲结婚的“法律定义”

我国《民法典》第1048条明确指出,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得缔结婚姻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这样的规定:

直系血亲包括父母、子女、祖父母、孙子女等,这些成员构成了一个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的连续谱系,其中同属一条直系血统的成员均被纳入此范畴。

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包括:亲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同曾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同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以及这些兄弟姐妹的后代,例如你姑姑的儿子、你舅舅的女儿等。

2. 弟弟和这姑娘算“三代以内”吗?

掰着手指头数一数:

弟弟与奶奶、表妹的孙女同出一源,他们的共同祖先即是奶奶的姥姥或姥爷,即奶奶父母的父母。

从奶奶的姥姥或姥爷开始算起,他们是第一代;接着是奶奶的表妹,这代表第二代;再往下,是表妹的儿子,这属于第三代;最后,是孙女,她则是第四代。

从曾祖母或曾祖父那一代算起,历经奶奶这一代,再到老李(即弟弟的父亲)这一代,最后是弟弟这一代,如此形成了三代传承。

结论:这俩人属于“第四代旁系血亲”,法律上不算近亲结婚。

为何民间流传的说法与法律规定存在差异?“五服”以及“出五服”究竟指的是什么?

1. 民间“五服”的算法,和法律是两码事

老一辈常常提起“五服之内禁止通婚”,然而“五服”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呢?简而言之:

一服:自己和兄弟姐妹。

二服:父母和叔伯、姑姑。

三服:祖父母和堂叔伯、堂姑姑。

四服:曾祖父母和再从叔伯、再从姑姑。

五服:高祖父母和族叔伯、族姑姑。

依据此算法,“出五服”所指代的是血缘联系已经变得极其微弱,以至于族谱上都不愿意再去记录。然而,法律却并不认可“五服”这一概念,它只承认“代数”这一标准。以你与表叔的孙女为例,按照“五服”的划分,你们或许已经“出五服”,但根据法律的规定,你们仍属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因此,你们是不可以结婚的。

2. 为什么民间说法更严格?

由于过去人们普遍较早结婚且生育子女较多,导致家族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例如,某个村庄可能居民都出自同一个姓氏,追溯数代便能发现彼此间有着血缘关系。为了规避近亲结婚的风险,便制定了一条规则:“五服之内的亲属不得通婚”。然而,现代法律更加严谨科学,其关注点仅限于“三代以内的亲属关系”,这是风险最高的范畴。

四、科学怎么说?近亲结婚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1. 近亲结婚为啥容易生出“问题孩子”?

简而言之,每个人的体内都潜藏着若干“隐性疾病基因”。通常情况下,若父母并非血缘亲近,这些不良基因大多不同,孩子便不会受到影响;然而,若父母为近亲,他们可能同时拥有相同的致病基因,那么孩子患上疾病的几率便高达四分之一。

常见风险:

智力障碍(比如唐氏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性耳聋

某些癌症(比如视网膜母细胞瘤)

2. 弟弟和这姑娘的风险高吗?

从科学角度说,风险确实存在,但很低。因为:

他们俩属于第四代远亲关系,他们共同拥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相较于表亲之间结婚要小得多。

现代的婚前检查技术相当先进,通过进行基因检测,基本上可以消除大多数潜在的风险。

医生会提出建议:若家族中存在遗传病史(例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患有先天性疾病),那么应当更加小心谨慎;而如果家族成员一直保持健康,那么这种风险基本上可以不予考虑。

五、真实案例:那些“擦边球”婚姻后来咋样了?

案例1:表舅的孙女嫁给了表姑的孙子

老张家的新婚夫妇,男方是女方奶奶的表侄的孙子,女方则是男方爷爷的表妹的孙女。两位长辈商量一番后,认为这种远亲关系并无大碍,便放心了。然而,婚后他们育有两个孩子,都很健康。然而,女方母亲私下透露:“其实婚前体检时,医生曾提醒过潜在风险,但两家都认为‘同姓张,非外人’,于是毅然决定结婚。”

案例2:为了结婚改族谱,结果孩子真出事了

南方某村有一对恋人,依照法律属于“四代旁系血亲”,然而按照族谱记载,他们并未超出“五服”的范围。为了能够顺利结婚,男方家庭竟然暗中篡改了族谱,将祖先的名字提前了一代。然而,孩子出生后却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今两家因此事争执不休,彼此指责对方因“篡改族谱”而招致了报应。

案例3:跨国婚姻躲过风险,但亲戚议论不断

小王迎娶了奶奶的表妹之女(对方为华裔血统),他们的婚礼在国外举行。婚后,他们育有两个混血儿,孩子们不仅身体强健,而且十分聪慧。然而,在回国探亲期间,亲戚们却时常在私底下议论:“这两位关系过于亲近,孩子将来恐怕会遭遇一些难以预料的麻烦。”小王的妻子因此气愤不已,泪流满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婚检,医生明确表示一切正常!”

六、如果非要结婚,该怎么降低风险?

1. 婚检!婚检!婚检!

关键事项需反复强调。目前,婚姻检查服务完全免费,能够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缺陷以及遗传性疾病等。一旦检测出问题,可向医生咨询是否适宜生育,亦或考虑采用试管婴儿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具备基因筛查功能)。

2. 别瞒着家里人

一些年轻恋人因担心父母反对,便选择秘密登记结婚。然而,在怀孕之后,他们才惊觉家族中存在遗传病史,此时悔恨已来不及。若能事先与家人进行充分沟通,便能预防许多不必要的争执。

3. 做好心理准备

即便医学检查没有问题,亲戚的闲言碎语和社会的审视也可能造成压力。例如,孩子入学后,可能会遭受同学嘲讽:“你爸妈是亲戚。”夫妻双方需要提前商量好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七、那些“远房亲戚”结婚的奇葩理由,你听过几个?

1. “知根知底,肥水不流外人田”

老一辈的人常常认为,若嫁到外村可能会遭受欺凌,因此更倾向于选择一个“自己人”。就拿一个姑娘来说,她的奶奶执意要她嫁给舅姥爷的孙子,理由是“他自幼便陪伴着你成长,不会对你有任何欺负”——然而,我们之间却毫无感情可言。

2. “为了分家产,亲上加亲”

某些家族企业或拥有大量土地的家庭,会选择让近亲通婚,以避免家产流失。举个例子,一位富二代曾抱怨:“我父亲偏要让我娶我表姑的女儿,声称‘这样一来,家产就能留在我们家族内部’——然而她比我大五岁,而且还曾离婚!”

3. “纯属意外,喝多了认错了人”

最令人惊讶的是,竟有这种荒唐事:一位青年男子与远亲表妹(非直系三代)一同前往酒吧,过量饮酒后发生了关系。随后,女方怀孕,两家无奈之下只得勉强同意他们结婚。青年男子悔恨不已,痛哭流涕地说:“我本以为她只是个普通朋友,没想到她竟然是我的表妹!”

八、最后说句大实话:法律允许≠社会接受,感情才是硬道理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弟弟与奶奶的表妹之女联姻并无违法之处;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结合的风险同样较小。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此类婚姻可能会遭遇诸多困扰:

亲戚议论:“这俩人是不是脑子有病?”

孩子压力:“我爸妈为啥是亲戚?”

未来风险:万一孩子真有问题,后悔都来不及。

因此,若二人彼此情深意浓,并且确认双方均无遗传疾病史,那么他们可以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若仅仅是为了“血浓于水”或是图省事,那么他们或许应该三思而后行。须知,婚姻并非儿戏,而孩子亦非实验对象。

正如网友所言,法律设定了行为的边界,科学提供了指导,然而生活的每一步却是我们亲自走过。倘若连亲朋好友的闲言碎语都无法承受,或许最好是及早抽身。

概括而言,弟弟与奶奶的表妹之孙女的联姻,在法律层面不属于近亲婚姻,然而,社会上的压力和潜在的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与其纠结于“是否能够结婚”,不如先深入思考:“我们是否真的已经做好了迎接所有挑战的准备?”

终究,婚姻中的幸福并非源自血缘的纽带,而是建立在双方真挚的情感与责任之上。

长安镇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