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诉讼指南>>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诉讼指南

2018人民陪审员法解读

时间:2018-11-10  【转载】

 一、谁能当人民陪审员?怎么选人民陪审员?

  (一)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本法将人民陪审员的学历要求规定为“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要求为年满28周岁。此处可参照人民陪审员法第五条规定。

  此外,本法还规定了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的禁止性条件。根据本法,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监察委、公检法工作人员以及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有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情形的,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此处可参照人民陪审员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

  (二)怎么选拔人民陪审员?

  本法将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交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负责,建立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推荐、人大常委会任命、法院使用的选任工作机制,这样有助于实现人民陪审员选任和使用主体的分离,建立起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关系,让人民陪审员更好依法履职。此处可参照人民陪审员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

  二、人民陪审员审理什么案件?人民陪审员如何审理案件?

  (一)人民陪审员审理什么案件?

  本法进一步扩大了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规定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一审,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同时,本法还在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中增加了“案情复杂,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情形。此处可参照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

  (二)人民陪审员如何审理案件?

  本法规定了三人合议庭中陪审员与法官“同权”。此外,还规定了七人合议庭中陪审员只对事实认定表决,不参加法律适用的表决。此处可参照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规定。

  三、后顾之忧如何解?

  补贴保障、人身安全、个人信息……要让人民陪审员安心履职、放心审案,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人民陪审员法中明确人民陪审员的履职保障,是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同权的一种体现。“除了法律的刚性保障,还要通过运用人民陪审员参审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尽量避免陪审工作与本职工作冲突。还要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意识,营造‘参审光荣、万众支持’的社会氛围。此处可参照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条规定。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